三大运营商9月1日起取消漫游费
9月1日起取消漫游费 无需申请自动生效
华语社:原计划的10月1日取消漫游费提前一个月完成;约3.1亿2G用户直接受益;用户更关心流量费几时能降
8月30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宣布自2017年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用户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不含港澳台地区),比原计划的10月1日提前一个月完成。
此次全面取消手机用户国内电话长途通话费和漫游通话费,用户无需申请、自动生效。关于取消手机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的具体详情,用户可咨询三大运营商的网上营业厅、客服热线或当地移动公司营业厅。
三大运营商在3G和4G套餐中已经取消了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实现全国统一通话资费。工信部《2017年1-7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7月底三大运营商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7亿户,移动宽带(3G/4G)用户达到10.6亿户,占比77.4%。也就是说,2G用户约为3.1亿,取消长途漫游费后这部分用户会直接收益。
在北京一建筑工地务工的胡师傅告诉记者,“之前用联通的号码,回河南商丘老家电话费就很高,每分钟8毛。”
同一工地的张师傅称,“我的手机号是移动的老号,还有长途费与漫游费,取消了对我来说是好事。”
北京居民李先生则告诉记者,“平常不出差,长途费与漫游费是否取消对我影响不大。”
电信业专家项立刚介绍称,民众可能对于取消漫游费与长途费的期望值比较高,但该举动的可能实际影响并不大。因为目前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大多是4G用户,而4G是长途费、固话费、漫游费合一,基本上没有漫游费与长途费。中国移动的老用户比较多,目前逐渐将老用户迁移到4G套餐,对于中国移动的收入影响并不大。所以此次三大通讯运营商取消漫游费与长途费对行业格局、收入等影响有限。
三大运营商流量收费情况
北京移动
北京移动的基础流量包是全国1GB50元,流量超出部分都是1MB0.29元
北京联通
北京联通本地流量1GB30元,全国流量1GB50元,超出部分则统一1MB0.27元
北京电信
1周18元1GB的本地流量,以及1周20元1GB的全国流量;超出部分统一按0.3元1MB收费
注:三家运营商客服提示,本地流量用户出省可购买全国流量,或者使用当月加油包,加油包的剩余流量并不会结转到下月。
追问1
取消漫游费能省多少钱?
由于4G用户已经不存在长途和漫游费,资费调整只会影响到老套餐用户。资深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表示,老套餐用户一直是三大运营商(此前)激烈竞争所照顾不到的用户,国家的此项政策对老套餐用户来说是一大利好,将有效地减少他们的话费。
一位电信观察人士称,对于更多消费者而言,取消长途漫游费不一定意味着更实惠。该人士认为,运营商通过取消长漫费,推动这部分“老套餐”用户升级为4G套餐用户。这样一来,用户每月的消费甚至可能比老套餐更多。他举例称,目前某运营商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10元包月不含流量的老套餐,但如果将该套餐换为不含长途漫游费的4G套餐后,最低价格为18元。
付亮也指出,目前运营商仍有针对本地用户的优惠套餐,这些用户原本就没有长途漫游通话需求,不排除在漫游费取消之后,相应的套餐发生变化,他们实际的话费开销比原来更高。
追问2
流量费何时能降?
相较于漫游费与长途费,民众对于流量降费更加关心。
电信业专家项立刚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移动无论在企业流量收入,或流量价格方面都高于电信、联通。
前述工地的胡师傅告诉记者,“每个月的流量不够用,有次不知不觉就超了好几百元的流量费。现在只能用手机平常看看新闻。”山东的李小姐用的是移动号码,每月88元的套餐,但实际上每个月消费都在120元上下。“赠送的流量不够用,我经常买流量包,上个月用了6个G。移动的流量费比较高。”
中国移动回应记者表示,随着技术的演进和成本的降低,结合市场发展情况和客户需求变化,将持续优化流量资费体系。中国电信则表示,会持续降低流量单价。手机流量平均单价2015、2016连续两年分别下降33%、36.6%,2017年上半年同比进一步下降40%。
项立刚称,流量费用实际呈现下降趋势,但大幅降费还需相关技术的革新。1GB的流量费用在2G时代为1万元左右,3G时代在500元左右,4G时代30元左右。“下一次大幅降价将是5G时代,预计1GB流量费用在1元左右。”
追问3
何时放开异地办理业务限制?
当前不少市民仍在抱怨异地办理业务限制太多。
在北京上班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联通号码归属郑州,由于该号码前任用户已经绑定了银行账户,所以想办理手机绑定新银行卡业务的他被银行方面告知,需前往联通营业厅开具近3个月缴费证明。而北京联通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不能异地办理业务。同样曾遇到这种情况的还有赵琴(化名),自己的联通手机号要在10月份续约,但因为本人在异地而无法办理。8月30日,中国联通客服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续约仍需要到归属地营业厅办理。
关于异地办理业务,中国电信方面表示,目前多数地区多数业务是可以办理的。但是因为涉及实名制,可能有一些的业务变更还不够方便,也在不断改进之中。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马婧 陈维诚 杨砺 实习生 蔡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