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由“大爷大妈”推动:不做分析随大流
华语社9月29日报道 据彭博社网站9月27日刊登题为《在中国,是全球基金经理与老爸老妈之间的较量》的报道称,很难分辨位于上海一处居民区的这栋三层小楼到底是证券公司营业场所还是养老中心。在一楼,满头白发、有些已经驼背的老人聚集在一排排装在木柜子里的台式电脑前。楼上的贵宾室里,坐了更多的人,有的在看报,有的在玩扑克,还有人正在削水果、吃虾。
报道称,他们是股民,这是他们在曲阳路上的中泰证券营业所里度过的一个平平常常的上午。在市值高达7.6万亿美元的中国股市,散户的交易额在交易总额中占到高达八成的比例。在明晟公司决定从明年开始把一些在中国内地上市的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后,随着全球基金经理进军中国股市,这些老年人将成为与这些专业人士相对的一支交易力量。
报道称,从一开始,中国的股市就一直是由散户推动的。荷宝公司香港分部中国首席投资总监缪子美说:“中国的散户不去做全面的基本面分析,而且有从众心理,一些股票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火起来,然后又迅速熄火。”
报道称,尽管基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交易平台已经在世界各地兴起,不过中国的许多投资者仍然喜欢在证券公司的经营场所进行股票的买卖,哪怕要为此承担更高的佣金。这一习惯加剧了各家公司为增设网点而展开的地盘争夺战。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目前西藏有17家证券经营机构的网点,全国的数量则超过一万家。
据中泰证券曲阳路网点的负责人苗珠丽(音)说,该营业点的两万名客户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超过了70%。她说:“他们把这里当成了家以外的家。有时他们只是过来呆着,并不是要交易。”苗珠丽从事这一行业已有17年,最初散户要通过递纸条来下单。不久以后,券商纷纷推出交易终端,但散户从未离开。
美国股市经历过类似的阶段。1950年时,由机构运作的公开上市股票只占股市市值的7%或8%,不过最近60年来,这一比例稳步上升,2010年约占67%。
55岁的邱杰雯(音)每个工作日要坐40分钟的公交车从家里来中泰营业网点,到二楼去进行股票交易。她说,这里最吸引她的是人情味。此外还有免费的茶水和点心。她说:“我喜欢这里的氛围。他们服务很好。你在这赚了钱,还很愉快。”她的股票账户中有300万元。她要支付的佣金比例为3%,是她在网上进行交易所需佣金的10倍。她根据朋友和证券公司顾问的建议挑选股票,不会劳神去关注像市盈率或每股盈利这样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