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地方干部的“面子工程”
华语社:习近平主席在上周举行的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提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官媒近日进一步披露,习近平在去年中共十九大召开隔天,就强调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每一位中央委员都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特别要多到“群众意见多”“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
受访学者说,干部做法脱离实际是中共长期面对的问题,一些政策执行时与基层实际情况不符,最终“好心办成了坏事”。以习近平目前在党内的权威和核心地位,或许有能力扭转这个不良风气,不过须严防调研成为地方干部另一个“面子工程”。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前天(12月31日)全文刊登习近平于去年10月25日在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说,中共十九大对未来一系列重大工作作出了部署、提出了重大举措,而现阶段的关键就是要抓好贯彻落实。
他表示,正确的决策和贯彻落实都离不开调研,每一个中央委员都要积极开展调研,“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搞透,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习近平也指示:“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
他也强调,要“在各项工作中毫不动摇、百折不挠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打任何折扣,不耍任何小聪明,不搞任何小动作”。
中共向来强调“为人民服务”,但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和群众脱节的情况屡遭诟病。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伯平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政府过去出台的一些政策,出发点虽是好的,但在执行时却可能因为与基层实际情况不符,好心办成了坏事。此外,一些地方官太迫切想作出成绩,结果出现“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匆匆决策、草草了事的情况。
沈伯平说:“官员庙堂之高,他们不一定知道基层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状况。如果在决策前能多到基层走走,掌握实际情况,就更能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通过基层调研也能向群众宣传政策目的,拉近双方的距离。”
不过有分析指出,部分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会优先选择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对他们而言,民意反应只是次要。
独立时评人陈杰人指出,中共在毛泽东时代就已经强调要多到基层调研,但多年来有的官员脱离实际的问题一直存在,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共执政体制决定了官员是对上级负责,而不是真正对人民负责。
他说:“执政者不需要民众的选票,所以他们对于调研没有政治上和道义上的动力,反而更多是习惯看领导的脸色办事。”
陈杰人分析,以习近平目前在党内的权威及核心地位,或许能改变现状,催促官员重新认识调研的重要性。但他也提醒,要严防地方官过于积极落实党中央关于展开调研的指示,避免调研成为“面子工程”。
陈杰人也建议,政治局常委要以上率下,效仿毛泽东、周恩来等已故第一代领导人的做法,亲自到地方调研,或派贴身秘书或警卫到基层了解民情,扎扎实实地推进调研之风。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