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采妮:骨子里极有硬度的玉女
“杨采妮当然是有自己想法的女孩子,所以我们的合作也是要反复谈过后达成共识的方式,她觉得这部戏讲的是关于关怀和尊重的问题,那么负面呈现的态度要格外小心。尤其不要负面地去看小孩的心态,把它放在成人的世界里来看,把人物关系变得那么功利化。如果每个人都有错,我们应该怎么去包容这些错呢?控诉是不必要的,可能会让人们对事物的包容性更狭窄。”徐克告诉本刊。
徐克自知,电影监制的作用就是让导演用自己最好的状态把电影拍出来,何况将近20年的交情,他最懂得杨采妮骨子里始终是极有硬度的。从《梁祝》初见,试着让这个身形纤细却眉眼浓重的女孩子换了身男装,于是银幕上那个痴顽而又率真的祝英台,就成了香港电影最经典的美少女形象之一。而眼看着这个小女孩一步步坐稳了接班周慧敏的“玉女”位置,她却一句“等这一天很久”,便正式了结自己蒸蒸日上的演艺生涯,一去整整7年。再回来,一边是事业婚姻全部崩塌,一边是被债主追债的八卦满街,但22岁离开,29岁回来,别人生怕错过的女演员黄金岁月,在杨采妮却像是随时可以另起头再开篇,从成龙导演的《新警察故事》(2004),到徐克导演的《七剑》,以及谭家明导演的《父子》(2006)。“最早签约的时候还没有长大稀里糊涂,却记住经纪公司当初说服我的时候这样讲,年纪轻不如试一试看啊。到22岁时合约满,突然觉得自己确实试过了,应当出去试一试别的了。大家至今说我为了爱离开娱乐圈,但事实更多是我自己的性格原因,我是决定去做还来不及再想的女生,想看外面的世界,就决定创业,恰恋爱也谈得愉快,就大方公开。始终觉得没有读大学是遗憾,便拎着箱子去伦敦读法律,写剧本、拍电影也是,想到就去做喽。”杨采妮自己直率地说。
所以,杨采妮自觉她性格里所谓的勇敢、野心全是被动式的,比如读法律、学心理时,从没想过拿学位、做律师;拍广告演电影,也没有想过做明星;写剧本更没有想过做导演。心中唯一清晰的是比如行动产生力量这样简单至极的道理,甚至连那圈里人人艳羡的“好人缘”同样也不例外。
“大概因为我从小就是家里的独生女的原因,时时怕落单,别人家的小孩都有兄弟姐妹陪伴,我却总一个人在角落里拨弄手指。幸运的是,哭几遍鼻子以后我就想出了办法,既然自己很想要朋友,那我就要先跟别人示好,表达出善意邀请,于是我学会主动交朋友。然后到了娱乐圈,听大家说这里不存在真正的朋友,我将信将疑,但和小时候一样的是,我也只能通过行动去验证道理,我于是懂了要不要交到好朋友也要看自己的心够不够简单善意。这就好像是我电影里的故事,复杂是因为别人的内心的确危险,但处理它的关键是你自己的内心够不够宽容和谅解。”杨采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