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称督查检查泛滥:一个还没走 一个又来了
华语社:督查检查过多过滥的问题,遭基层干部诟病已久。乡上有2个锅炉,各级部门几个月内就检查了10多次;地方公务员一年中约200天在准备、迎接、陪同检查;一个检查组还没走,另一个又来了,分身乏术……诸如此类的荒唐案例,在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近日,中央专门发出通知,要求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
一段时间以来,督查检查过多过滥的问题,让不少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有干部甚至吐槽说,“现在很多工作都落在照片、材料、会议记录和各种检查里,就是没有落到实处”。
督查检查原本是一项好制度,中央要摒弃的是那些形式主义、劳民伤财、虚头巴脑的不良做派。比如,有些督查检查已沦为拍照留念的“到此一游”。有时,督查组中午11点才到乡镇,11点半就要回县城,下午还要去另一个乡镇督查,结果“10分钟在乡镇会议室看材料,10分钟在路上,10分钟在现场”。这期间,督查检查人员和基层干部互相拍照留存,基层干部将照片作为日常工作留资备查,督查检查干部用来交差。不过,虽然督查看似时间不长、蜻蜓点水,基层也要耗费很大精力准备应对,严重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
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为应付检查,有的乡镇不得不在一个多议题的会议中频繁变更会议室的电子条幅,每换一个议题就换一次条幅,以便拍照留资待查。
督查检查与问责紧密相关,为了让督查检查组的人有好印象,基层干部要克服种种困难层层陪同。有的基层干部听说来督查检查,不得不暂时离开生病住院需要护理的家属,从省城往回跑。如果督查检查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基层干部不是在陪同检查就是在迎接检查的路上,检查完了还在担心会不会被问责,如何能踏踏实实地下基层、听民声、解民忧?
事实上,不少职能部门也知道一些所谓的督查检查是形式主义,但为何他们依然乐此不疲?答案很简单,按部就班地督查检查,是规避责任的好方式,能将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甩给基层。只不过,让基层无奈的是,个别督查检查组是临时抽调人员拼凑起来的,对某项具体工作并不熟悉。他们说外行话,开外行会,却决定着基层的分数排名。
落实好中央的“督查减负令”,就要切实做到“减负提质”。这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不能工作刚安排就督查检查、刚部署就进行考核”,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督查。比如,减少次数但并不固定检查的具体时间;对于工作难度大、程序复杂的事项,可以带着标准、规则,就不同时间段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去督促检查;对于涉及多个不同部门的同类事项可合并,防止重复扎堆、层层加码。
这一次,中央的要求明确具体,有硬指标,要求从中央和国家机关做起,各级党委和政府“开展专项清理”,“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要减少50%以上”。期待各级行动起来,切实贯彻中央精神,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让他们有更多精力为民办实事。新华社(编辑杨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