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减负令”能否起到作用?
该意见还规定:不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力要求的作业,杜绝耗时长、动手难做、材料难找、过程繁杂的作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采访中,家长们表示,学生减负政策出台好多次了,不知此次有何不同?
江苏省教育厅相关人士说,虽然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的类似要求以前都多次下发过,但本次意见与以往发文相比,不仅是系统、全面地对招生、作业等学校管理的10个环节提出了“减负”要求,还首次提出建立“省、市、县、校”四级约谈通报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连续排名落后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约谈和通报,这大大强化了规定的震慑力度。
对于意见中提出的“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这也是明确不能让家长分担老师的责任。“家长不能做孩子的踏板,不能自己亲自上。”
“减负令”发布后,普及和落实情况如何?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南京市多所小学,家长们大都表示,学校尚未通知或通过孩子传达相关内容。不过,有老师表示曾在微信群里看到年级主任转发过相关新闻。
记者了解到,苏北有的地方学生在校课业压力仍较重。“‘减负令’都没听说过,怎么执行?”苏北某县一名小学老师说,该县近几年高考成绩令人瞩目,但“从小学就开始加压”。排课表显示,学生在校时间超过9小时。“午休只有半小时,紧接着就上课,学生和老师都太累了。”对此,江苏省教育厅相关人士表示“政策的传播需要一个过程”。
受访教育专家认为,教育目前同样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减负需要全社会的观念转变。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年部党支部书记、主任杨丹表示,孩子们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学习方法,就算过程很辛苦,也能得到精神上的减负。真正的减负,不一定是付出的减少,精神的减负才是高效率的学习。这需要一个引导过程,等到社会观念逐渐转变,情况就会慢慢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