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现“抢人”大战:送房子给钱给户口
二线城市“抢人”大战 争夺人口新红利
华语社:武汉市大学生租赁房已逐步投入使用,月租低于周边;郑州落户零门槛扩展至专科生,不与就业纳税挂钩
来到武汉第七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三的彭超终于办了一张本地手机卡。这些年,他用的号码一直是老家浙江金华的,按照此前的计划,彭超想毕业后就回浙江。
让他改变主意的原因很多,求职状况、父母意愿、房价水平、城市前景等,而最终让他决定留下的因素之一,是今年6月份武汉推出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照此计划,彭超享有大学生无门槛落户、大学生“八折购房”、大学生最低年薪标准……
11月23日,郑州召开“智汇郑州”人才新政发布会,正式公布“智汇郑州”人才工程“1+N”政策体系。这也被称为郑州史上“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新政,包括中专以上毕业生“零门槛”落户、三年内向符合条件的就业创业者发放每月最高1500元的生活补贴、向符合条件的在郑首次购房者发放最高10万元的购房补贴等。
今年以来,诸多二线城市加入“抢人”阵营。长沙提出五年吸引100万人才的目标;南京将人才分为6类,分别给予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租房、购房补贴等待遇;成都推出“蓉漂”计划,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实施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对来成都应聘的外科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
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成都、南京、杭州、西安、郑州、长沙等二线城市纷纷向大学生伸出橄榄枝,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才“到碗里来”。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樊秀峰认为,我国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依赖的是廉价劳动力,也就是第一次人口红利。目前,我国更多转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大中专以上的人才占比越高,享有的人口红利肯定会越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目前各个城市争夺的,其实是第二波人口红利。”